2)第九三九章 前提_大明新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归结到了三大饷上面,最后归结到征收几十年的辽饷上面。

  这个看法,当然没有什么大错。

  然而看到了又能如何呢?

  辽东一日不平定,辽饷就一天不能停止。

  对此,所有人也都看到了,辽东一地实在是牵扯了大明朝太多的兵力财力与物力。

  只要辽东平定了,不仅辽饷可以停,而且辽兵也能大举抽调入关,有辽兵平贼,有金海镇的兵马平贼,那么剿饷、练饷也就不必征收,或者最多征一个剿饷。

  如此一来,天下也就能渐渐重归太平。

  这是现在的内阁大臣们特别是被杨嗣昌之死刺激到的崇祯皇帝的真实想法。

  这一回,朝廷重臣和崇祯皇帝有关辽东的真实想法,经过陈新甲以及张若麒的转达,对杨振说了出来。

  总的来说,杨振本人当然是认可这个想法的,但是这个想法要想成为现实,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动员九边之兵,一次灭得了清虏才行。

  如果这一条实现不了,那么后面的所有设想,都是镜花水月,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不管张若麒怎么说,也不管褚宪章怎么帮腔,杨振就是不肯松口。

  到最后张若麒眼看要急眼,杨振只得后退一步,请他先征询了蓟辽督师洪承畴的以及锦义伯祖大寿的意见之后再说。

  而张若麒见一时说服不了杨振,也只得暗自琢磨另想办法。

  不过他这次前来金海镇的主要目的是叫杨振调兵南下,到中州助剿流寇,至少这个目的他达到了。

  因此,他也没有敢跟杨振真翻脸。

  崇祯十四年四月十九日中午,杨振下令征调的兵马之一,来自金海东路祖克勇麾下的重骑兵于乐吾所部,走陆路率先抵达了旅顺口待命。

  张若麒看见金海镇的兵马开始集结,心情大为好转,又见他们人虽少,但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也不再总跟杨振计较与清虏决战的事情了。

  毕竟杨振说的也有一定道理,不把关内的局势稳一稳,也的确没有办法将大军云集到辽东去。

  于乐吾所部人马之所以在得令之后快速南下,而且士气高昂,也是有原因的。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海峡以南的登莱地区,而且其中有不少正是于乐吾登州栖霞等地的宗亲同乡。

  所以他们对于这次名列登莱援剿先遣军,对于渡海南下登莱,不仅没有一点抵触,而且上下都很高兴。

  对他们中的好些人来说,这次渡海南下登莱,甚至有种衣锦还乡的感受,所以命令下达之后士气不降反升。

  而杨振刻意挑选了于乐吾率部加入登莱援剿先遣军,当然也是看中了他登州武举、栖霞豪强的出身。

  别看于乐吾部下现在只有区区千余人,实际上只要杨振一声令下,于乐吾随随便便就能再从栖霞等地拉起好几千人来,甚至都不需要杨振为他们

  请收藏:https://m.fqxh.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