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8、一路向西十五_明末钢铁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引燃丝绸和火药。

  极大的简化了步骤和节约了时间。

  杨凡的定装子弹都是圆锥加长筒形的,结构上是钢芯外面包铅的。

  这种设计,主要是因为钢芯的破甲能力强。

  外面包铅是因为,铅比较软,在后面弄一个小洞,在火药挤压下的铅就会自动的变形,紧贴枪膛,防止漏气。从而提高射程。

  这样,就把滑膛枪的有效射程,从普通枪弹的80-100米,提高到150米左右。在战壕里可以轻松打到河对岸以外七十米左右的距离。

  战壕到河边五十米,河宽三十米,河的另一边在向外七十米都在有效射程内。

  这种子弹叫米尼弹。

  本来是线膛枪时代发明的。但是杨凡提前把它装备在了滑膛枪时代。

  米尼弹,锥形弹头的直径略小于枪膛直径,这样装弹就很方便。

  杨凡是用一根尖锐的钢芯,在外边浇筑铅,形成圆锥形底部凹陷的子弹。比历史的米尼弹更复杂。

  加了钢芯后。穿甲能力极大提高。这是为了对付建奴的三层甲提前未雨绸缪的。

  这种弹头的底部有个圆锥形的空洞,一个木塞堵住洞底,发射时燃气压迫木塞挤进空洞,迫使弹底膨胀,紧贴枪膛。

  封闭住弹头和枪膛之间的空隙,使燃气无法外泄,米尼弹解决了前装枪装弹困难,滑膛枪射程太近的问题。

  杨凡的改进使得步枪超过其他武器,成为此时战场上的决定性武器。

  但米尼弹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它只能用很软的合金例如铅制造,这样弹头才易于膨胀。

  弹头软,击中目标后会马上变形,停止作用很好,但穿透力太弱。

  这也是杨凡加钢芯提高穿甲能力的意图。

  击中盔甲目标后铅变形钢芯不变形,最终铅弹可能留在甲片表面,钢芯则会和铅包覆脱离,击穿盔甲杀伤人体。

  同样为了快速膨胀弹头以闭锁枪膛,发射药只能使用快燃火药,而发射药的发展趋势是慢速燃烧,以便弹头能在枪膛内得到长时间的均匀加速,以提高初速。

  这些缺点决定了,杨凡这些设计都是临时性的,为了应付此时的战场环境,以后还是要逐步发展线膛枪和后装枪的。

  这些蒙古兵,他们根本没有披甲,只是穿着皮袍子。

  十夫长才有皮甲,百夫长才有锁子甲。千夫长才有大明那种扎甲。有的是鱼鳞甲,有的是山文甲。一般都是缴获大明的。

  第二轮齐射,彻底把被打懵的牧民吓破胆了。这个距离根本不用瞄准,一枪打死一个。只要正常发火,基本不会落空。

  两轮发射后,阵地前烟雾弥漫。没办法,现在的发射药还不是无烟火药,打不了几轮前边就看不到了。

  不过这里是山上,山风迅速的把烟雾吹散。

  巴图是伊尔根的侄子,他父亲是上一任台吉。他父亲死后,台吉之位被

  请收藏:https://m.fqxh.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